学术女生育安全堪忧
中科院的学术女在北医三院产科因主动脉夹层破裂死亡,这是悲惨的事情。整个社会都应该关注我国学术女的生育健康和安全。显然,生育年龄是重中之重。以医学为例,18岁上大学,本科5年,硕士、博士各3年,已经是29岁了,如果再加上博士后,或规培、专培,肯定过30岁了。而作为医学生,无论是去医院、大学、研究机构,起码也要求博士。而在现行的条件下,读书期间,甚至在工作的开始几年要结婚生子,各方面的条件都不具备,大部分人都错过了最佳生育年龄,使生育的风险大幅增加,我们必须正视这一问题。那女性最佳生育年龄是多少呢?
《黄帝内经.素问.上古天真论》:“女子七岁,肾气盛,齿更发长;二七天癸至,任脉通,太冲脉盛,月事以时下,故有子;三七肾气平均,故真牙生而长极;四七筋骨坚,发长极,身体盛壮;五七阳明脉衰,面始焦,发始堕;六七三阳脉衰于上,面皆焦,发始白;七七任脉虚,太冲脉衰少,天癸竭,地道不通,故形坏而无子也”。
根据《黃帝内经》,女性14岁至49岁之前具有生育能力,但最佳年龄是三七至四七,即21~28岁,这一阶段身体发育成熟而没有开始衰老,最适合生育。
遗传学的研究表明母亲年龄过小,自身尚未完全发育成熟,对孩子的发育会有不良的影响;若早于20岁怀孕生育,胎儿与发育中的母亲争夺营养,对母亲健康和胎儿发育都不好。另外从培养的角度讲,父母社会经历的薄弱也会直接影响到儿童的智力教育。但母亲年龄过大,胎儿智力发育障碍的发生率就会增加,有可能造成智力低下和其他神经系统发育异常。认为女性怀孕年龄在23~30为最佳。和《内经》的记载比较,稍后移。在此期间怀孕,流产机会少,只有2-3%。有关母婴的顾虑少,患妊娠综合症如高血压的机会也较少,婴儿畸形概率少。二十多岁女性生产先天痴呆婴儿的几率也低,大约是1/1500。因为随着年龄的增加,卵细胞会衰老,卵子染色体衰退,一些遗传疾病发生的机会随之增加。
从遗传学的角度讲,在育龄阶段生育年龄越小,变异性越大,所谓变异性一般是把父母的优点和优良的部分遗传下来,传给后代一代更比一代强。把父母已有的不足之处变异掉;相反年龄越大,则变异性越小,也就是说把父母双方的不足和缺陷传下来的几率也就越大。现实生活中,发现有些孩子集中父母双方的优点,一代更比一代优秀;而另一孩子则集中代表了父母的不足,就是这种遗传作用的结果。所以从优生优育角度讲,注意年龄的作用是必要的,选择最佳的生育年龄是科学的,可以提高生育的质量摒除不利因素。卵子质量高,若怀胎生育,分娩危险小,胎儿生长发育好,早产、畸形儿和痴呆儿的发生率最低。
随着年龄的增长,卵泡在卵巢中积存的时间过长,致使染色体发生老化,出现衰退。年龄越大,遗传物质发生突变的机会也随之增多,导致先天愚型和各种畸形儿的产生。同时,年龄越大,妊娠并发症越多,分娩风险越大。
与之背道而驰的是,学制有随意延长的趋势,就业要求也越来越高,就业形势也越来越严峻,而且即使能就业也不能获得与之相适应的足以保障基本生存的报酬,学术女不得不推迟生育年龄,使生育风险增加。
谁来关心学朮女的生育现状?怎么才能保障学术女的生育安全?形形色色奇怪政策的制造们想过吗?